盛唐時,宰相張說有一寶貝,名記事珠,「紺色有光,有闕忘之事,則以手持弄此珠,便覺心神開悟,事無巨細,渙然明曉,一無所忘」。
這是唐朝一寶。當時與記事珠並稱的,還有二寶,其一叫避塵巾。
古時人們出行乘馬,塵土難免。唐文宗大和年間(公元827年~835年),蔡州有軍將名田知回,不知什麼原因欠官府數百萬錢,為此躲避到一個縣城。時有刑部尚書高瑀到蔡州視察,通知該縣官員將田監視起來。田很鬱悶,與朋友喝酒,友人問之,實情相告,在座者中有處士皇甫玄真,白衣勝雪,仙風道骨,稱此小事一樁,願為其解憂,田大喜。
飯局散後,皇甫與田耳語,隨後連夜奔蔡州,轉天一早拜見高瑀,表示願意以一寶物抵田知回所欠之財。高瑀開始拒絕,理由是田所欠為官錢,非私財。皇甫看了看左右,高瑀揮手令侍從退下。
皇甫說:「我去新羅旅行,得到一巾子,可辟塵,欲以此寶相送。」
隨即於懷中取出那巾子交給高瑀,高剛接到手中,就覺得渾身清涼冰爽,道:「這不是大臣能有的寶物啊!當是無價,田的性命怎麼能與它相比?」
皇甫說:「喜歡就好,明天可以一試。」
第二天,高瑀與部下飲宴於城外,當時蔡州久旱,風塵不小,但身揣巾子的高瑀、所乘之馬以及隨從,身上無有半點塵土。
這引起監軍宦官的警覺,問高瑀:「此時風塵急,為何大人身上無一點塵土?」
高瑀不敢隱瞞,因為宦官是惹不起的,遂把事情道明。監軍很是不高興,要求見一見那皇甫玄真。於是,二人同去。
在皇甫下榻的客棧,監軍說:「您只知道這蔡州有高尚書嗎?」
皇甫說獻寶只為救人,別無他意,又說:「我這裡還有一根金針,雖其力不及那巾子,但也可使人一身無塵。」
監軍遂眉開眼笑。
皇甫從頭巾上一抽,取出一根金針,監軍急忙將其別於自己的頭巾上,出門上馬狂奔,停下後觀看,只見馬尾巴上有點土,而他的身上真的很乾凈。
後來的日子,高瑀與監軍總往皇甫玄真那跑,禮物送了不少,要求再傳授些道法,皇甫笑而不言。一天晚上,不知了去向。避塵巾後來不知傳到了誰手裡,但那金針最後被宰相李德裕所得,收藏進平泉莊別墅。
在這裡,重點要說的是另一寶物,也就是《酉陽雜俎》記載的上清珠:「肅宗為兒時,嘗為玄宗所器。每坐於前,熟視其貌,謂武惠妃曰:『此兒甚有異相,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。』因命取上清玉珠,以絳紗裹之,繫於頸。是開元中罽賓國所貢,光明潔白,可照一室,視之,則仙人玉女、雲鶴降節之形搖動於其中。及即位,寶庫中往往有神光。異日掌庫者具以事告,帝曰:『豈非上清珠耶?』遂令出之,絳紗猶在,因流泣遍示近臣曰:『此我為兒時,明皇所賜也。』遂令貯之以翠玉函,置之於卧內。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災,則虔懇祝之,無不應驗也。」
唐肅宗李亨小時候為玄宗所愛,後者曾對武惠妃說:「我這孩子有異相,日後定是我李氏家族中有福的天子。」這一天,玄宗叫人到皇家府庫中取來珍藏的寶物上清珠,親自用絳色輕紗包裹,繫於兒子的脖頸,以增吉祥。
上清珠是開元年間(公元713年~741年)西域罽賓國所進獻的異物,該國在今天的克什米爾一帶,多產異寶,該珠即一例。其色潔白,黑夜滅燭,可照亮一室;若長時間凝視,會慢慢感到裡面有飛仙、玉女、白鶴搖動身形。
是幻覺嗎?
故事中,玄宗望著兒子李亨,認為有異相,他日可為一有福的太平天子。
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玄宗的話一點都不靠譜。李亨不是末代皇帝,但卻有著比末代皇帝更大的悲傷:他是有鬱結的。依本故事看,皇帝父子感情很深,但實際上在李亨即位前,父子倆一直有巨大的隔膜。從「開元盛世」到「天寶狂飆」,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皇帝,李亨這太子也做了幾十年,即位之日遙遙無期,心中自然不好受。但又怎麼辦呢?還好爆發了「安史之亂」,在出奔路上,楊國忠與楊貴妃皆被殺,很難說沒有他李亨的份兒。再後來,在宦官李輔國的支持下,李亨在寧夏擅自即位,是為肅宗皇帝。玄宗在倉皇中默認,不情願地當了太上皇。
肅宗雖然提前接班當了皇帝,但他本人能力極其有限,軟弱和沒主意更是大的致命傷。
幸虧有郭子儀、李光弼。兩人扭轉乾坤,讓他們父子皇帝還都長安。不過,這時候叛軍余部未滅。在這種背景下,肅宗還要面對宮內生起的風云:曾幫他即皇帝位的宦官李輔國成了氣候。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凌君而專橫的宦官。以前的高力士雖得寵,但一心向著皇帝,李輔國就不一樣了,不但親自過問政事,還動不動給肅宗臉色看。
肅宗處於一種無奈的狀態。
李輔國最後被任命為司空兼中書令。歷史上專權的宦官很多,但正式為中書令即宰相的,只有李輔國一人。與此同時,肅宗的妻子張皇后也不叫人省心,與李輔國爭權而欲另立太子。關於這個女人,為了麻痹肅宗,經常叫丈夫喝「玄鴟腦酒」。這種酒有個特點,就是喝完令人健忘。
也就是說,軟弱的肅宗一面被李輔國欺負,一面被張皇后玩弄。
玄宗作為太上皇,已經沒一點權力。晚年的他倍感凄涼,只有高力士仍忠心地伺候在身邊。他們最初居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興慶宮。有一次,玄宗蒞臨該宮的勤政樓,被長安市民發現,人們看到這位從他們視野里消失已久的開元皇帝已蒼老如此,不僅歡呼萬歲,而且聲淚俱下。那一刻玄宗萬言難表。李輔國得知後,以遊覽為由,將玄宗強制遷移到大明宮旁的太極宮,以便隨時監視;又把高力士流放到遙遠的南方。雖然太極宮緊鄰著肅宗所在的大明宮,但李輔國不允許皇帝父子見面。
寶應元年(公元762年),太上皇玄宗李隆基,在無限的憂傷中去世了。
此時肅宗也是重病在身,張皇后欲滅李輔國,沒想到被後者逆襲。當時,李輔國持劍入寢宮搜捕,從肅宗身邊把服軟求情的張皇后拖了出去,最後處死,創造宦官專橫的一個新紀錄。當時肅宗卧床不起,看到這一幕後,驚嚇過度,沒幾天也死了。基本上可以認為,他是被宦官嚇死的。高力士也死於這一年,他是在聽到玄宗去世的消息後絕食而死。李輔國也死於這一年,他被新即位的代宗皇帝遣人刺死了。記住這一年是公元762年,寶應元年。因為死的人還不止這些。這一年,李白也死了,據說是酒後撈月淹死的。
大唐以這樣方式徹底結束了自己的盛世時代。
肅宗李亨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。他一共做了六年的皇帝,這六年正是「安史之亂」中的六年,甚至他死時變亂還沒有結束。六年中,他一天也沒消停過。即位前,作為老太子的他感到不爽,真正做了皇帝後,似乎才知道管理這龐大帝國的艱辛。
那是即位之初。一日,掌管皇家府庫的年輕官員向他報告:「陛下,近日整理府庫,在庫房深處有異光射出,不知道是什麼寶物。」
肅宗說:「難道是上清珠?」
官員:「上清珠?」
後來經查驗,發光之寶正是上清珠,而且當年包裹該珠的絳色輕紗還在。
肅宗突然很思念他那被強行奉為太上皇的老爹爹。雖然在父親的陰影下壓抑生活了很多年,但那一刻他還是潸然淚下。召集大臣後,肅宗親自捧著上清珠,從龍椅上走下來,向諸人展示:「看,這就是上清珠,乃我大唐開元年間(公元713年~741年)西域之國所進獻,當年我為少年郎,父親撫我髮髻,親賜於我……」